编者按:202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97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197个、全国工人先锋号1297个。其中陕西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3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8个,全国工人先锋号34个。这些集体和个人有什么样的故事?“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陕西头条推出系列报道,致敬劳动者。

西部网讯(记者 沈晓芳) “全国五一劳动奖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一个新的起点。我将带着这个荣誉,继续砥砺前行,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202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工模具公司钳工组组长霍威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他激动不已。

1995年9月份,霍威技校毕业,迈进群力电工的大门,成为工模具公司模具工段的一名普通钳工。从车、铣、刨、磨、挫基本功学起,霍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在师傅们的眼中,霍威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傻,只知道在床子前面锯、挫、磨。可就是这个资历不深的年轻人,不断创造奇迹:他入职的第二年,获得了公司举办的青年钳工技术比武第一名;34岁,获得陕西省技术状元称号;36岁获得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称号;39岁获得陕西省首席技师称号;43岁获得首届“宝鸡工匠”荣誉称号......
2010年以前,企业的注塑模具一模最多生产16件,为了能够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家决定研制开发一副一模32件无毛刺罩子模具。该模具的配合间隙、镶件的垂直度和定位的精确度都要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加工难度相当大。
霍威主动请缨,承担了该模具的加工任务。经过3个多月废寝忘食的摸索试验,最终克服罩子不易成型、壁厚不一致等难题,实现了塑料件自动化生产。等大家都在享受着这副模具带来的成果的时候,只有霍威在静静地总结经验:“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巧妙手段,就是需要反复装配、反复挤压、反复调制,这个过程相当繁琐。只有耐得住‘苦行僧’ 一样的清苦与寂寞,对着机床不断调试,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此后,霍威更加专注于“疑难杂症”的解决。2017年,他成功修复德国进口生产线罩子级进模,开创了罩子零件由单工序生产升级到自动化生产的先河,实现了国产材料替代进口材料;2018年,他成功修复另一副批量大的罩子级进模,为厂内重点提质增效的项目改进做出极大贡献;2019年,他研制完成带帽沿罩子,填补了金属矩形小转角成型数据的国内空白;2020年,历时4个月,他解决了某进口夹具创新项目。实现该产品生产快速装夹,准确定位,并可随零件尺寸的差异进行柔性精确调整,推动操作向简易化、标准化的问题。

如今,霍威已经是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先后取得12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陕西省“国企工匠”、陕西省“三秦工匠”、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这些荣誉的获得,并没有让他骄傲自满,反而每走一步都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霍威说,钳工本来就是极为枯燥的工作,如果不能静下心来耐心研究,一分一毫的差距,都可能造成你做出来的工装夹具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技艺上的无懈可击是百炼成钢的坚持得来的,但是要让这技艺传承下去,就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于是,名师带徒的平台,也成了霍威展现才能的平台。这些年,霍威不断将自己琢磨出来的新方法以及新的技术分享给车间里的其他技术人员,引发了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探索的热潮,将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也为公司在今后发展中增强了人才的储备。
2012年,霍威带领企业年轻钳工参加陕西省“哈斯恒通”技能大赛,6名职工中有4名进入前五名,有1名获得陕西省技术状元,1名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的佳绩。2014年11月份,他带领六名钳工参加2014陕西秦川黄河西航职院杯技能大赛,一举包揽前5名,3人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6名选手的等级证书全部晋升一级。2016年11月份,经他培训的四名钳工,在陕西省模协举办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前6名,有2人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并取得团体第1名的好成绩。近几年的省市各大钳工比武中,在霍威的培训和指导下,公司产生了1名陕西省技术状元,5名陕西省技术能手,1名宝鸡市技术能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霍威说:“我们每个人从企业里学到的东西,都是前辈们总结的技术和经验,我们获得的荣誉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得到的。我也必须要把它传承下去,让年轻技工跑百米的时候就站在50米起步,而不是从零开始。”
编辑: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