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高压大容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全面竣工,#杭州220千伏中埠换频站成功启动带电# 】5月6日,杭州220千伏中埠换频站成功带电,实现了交流220千伏电压等级电气量的频率可控转换。至此,全国首个高压大容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基建工程全面竣工,进入启动调试阶段,距离整体投运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预计今年6月,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将在杭州亚运会举办前建成投运。届时富春江畔条条银线横跨江面,将220千伏亭山换频站与220千伏中埠换频站联通起来,富阳与萧山南部昇光两大供区电网顺利完成牵手互联,实现富阳和萧山南部两大电网的柔性潮流互济、柔性互联。此次启动带电的中埠换频站位于富阳区南部,总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是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运会点多面广,富阳供区内有亚运水上运动中心和亚运射击射箭现代五项馆,萧山昇光供区更是亚运主场馆‘大莲花’所在地,两大负荷中心的可靠互联,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对亚运会的电力保障意义重大。”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技术人员许挺介绍。
据介绍,柔性低频输电是一种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高效交流输电技术,将传统电网中50赫兹的输送频率降低到20赫兹。这可以有效提升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输送距离及输送效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瞄准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在海上风电送出和大都市高密度负荷区域的应用前景,率先以杭州为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高压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应用到城市电网。
杭州作为大受端城市,呈现以“两交两直”为主要电源,东、西、北三个环网的电网布局。但受短路电流限制,500千伏和220千伏的供区分别独立运行,供区间互济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柔性低频输电为这一问题带来了一套解决方案。“换频站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站内设备完成交流电频率的转换,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灵活能力,就像是给两个地区搭建了一条电流流通的高速路。”低频工作团队相关负责人陈民权说。
中埠换频站作为两个地区电网互联的“高速入口”,如何规划建筑空间成为了工程落地的关键问题。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于2021年提前规划平面布局,通过中埠变半高层改造的方式,将原本老旧的设备更换为GIS设备,也为换频站的建设腾出了空间。
“本次新建的中埠换频站在亭山的换频站基础上,进一步配置了低频快速选相分闸装置、低频可控耗能避雷器等首台首套设备。施工过程中,各类新仪器的投入使用,极大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更为前沿技术场景转化提供全面技术验证。”国网杭州市富阳区供电公司低频运维班副班长黄晗江在中埠换频站现场,如数家珍地说出各个设备的独特优势。
13项全国首台首套设备、13项行业首创标准、35项创新发明专利……作为世界首个500千伏供区低频互联,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从去年年底亭山换频站顺利投运到中埠换频站成功启动带电,一项项技术、标准在建设过程中生根发芽。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浙江电科院,攻克了低频和工频同步加压难题,实现大功率换频阀功率器件和电容国产化、世界首套高压大容量M3C换频阀等技术的应用。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该公司将紧锣密鼓启动调试,让中埠换频站与对侧亭山换频站隔空“牵手”,畅通跨区电力柔性互济的桥梁,进一步提高杭州电网灵活性、稳定性。(张蕾 胡琰 倪晓军)